普通環(huán)氧樹脂能當模具樹脂使用嗎?
沒有理由說不行,191樹脂都能糊模具的,但這一切都取決你的實際應用需要。 鑒于環(huán)氧樹脂膠比較難操作,常溫手糊模具還是建議采用模用乙烯基樹脂或不飽和樹脂搭配最好。耐溫120度以上的玻璃鋼模具模具,進不進罐子,都建議你采用專業(yè)的環(huán)氧模具樹脂,這個和常規(guī)的普通環(huán)氧是有很大區(qū)別的。簡單說,一分錢一分貨吧!
More沒有理由說不行,191樹脂都能糊模具的,但這一切都取決你的實際應用需要。 鑒于環(huán)氧樹脂膠比較難操作,常溫手糊模具還是建議采用模用乙烯基樹脂或不飽和樹脂搭配最好。耐溫120度以上的玻璃鋼模具模具,進不進罐子,都建議你采用專業(yè)的環(huán)氧模具樹脂,這個和常規(guī)的普通環(huán)氧是有很大區(qū)別的。簡單說,一分錢一分貨吧!
More有人問,看過很多老外做的玻璃鋼模具,為何大多是乳白色的呢?這就是模具樹脂固化之后的顏色,說白了就是填料的本色。老外對工藝控制理念是靠前的,明白做模具首要考錄的就是樹脂收縮問題,所以會多采用零收縮樹脂居多。
More不是絕對,但還是建議你使用表面氈,使用在模具膠衣之后。由于類似“薄紙”的形態(tài),你也能很容易理解,這對提高玻璃鋼模具表面的平滑度是有好處的,它遮蓋掉了后續(xù)粗糙的短切氈紋路,使模具表面變得更為光潔平整,上手試體驗更好。
More這個問題,大家一般都不會質(zhì)疑,碳纖維性能會優(yōu)于玻璃纖維的性能。復合材料部件一般是與增強物的性能相接近,加上使用碳纖維多是參與環(huán)氧樹脂復合或抽真空,自然性能差不了。而玻璃纖維部件是最為常見的,經(jīng)濟優(yōu)勢相對明顯。所以,好壞應是從不同的點來看的。
More如果你想自己去改善玻璃鋼部件的阻燃性能,最簡單方法就是加一定比例的氫氧化鋁。很多樹脂廠商也是這么干的,但不推薦你去嘗試,最終要求不高的除外。因為你加入填料后,勢必可操作性會改變,部件其它性能也會改變,密度會變大等等。這時,你就會需要反應性的阻燃樹脂。
More客戶說,打了三遍8號脫模蠟,又上2遍pva脫模水,按理說這脫模搭配已是萬無一失了??蛇z憾的是,玻璃鋼模具依然非常難脫。代木原模已全部破壞掉了,才脫出模具。 已排除8號蠟與脫模水的影響,兩者之間兼容性是沒問題,使用前也測試過。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? 憑直覺,應該是脫模蠟沒有打到位,或者遍數(shù)過少。很多時候,原模表面的粗糙程度影響了我們認為的安全遍數(shù)。加上樹脂面也較難脫模,及模具結構也是有關系。 所以,有時不要只看別人的成功案例,就認為自己也能行。把風險降到最低的方法其實很簡單,但往往被忽視,先正確測試是有必要。
More一般來說,建議模具膠衣濕膜厚度為0.8-1mm最適合。這并不是實際的最終厚度膠衣厚度,收縮和打磨必定是會去掉一定厚度。 太薄,容易露底并降低玻璃鋼模具耐用性。 太厚了,膠衣容易開裂,增加微裂紋。 通常,也就是一個平方模具的面積用1kg膠衣量。最好是分次操作(利于氣泡排除),但不是絕對,根據(jù)自己實際情況綜合而定吧!
More這個不好定論,是需要根據(jù)實際情況來定的,例如面積大小,結構復雜性,做產(chǎn)品還是模具等等情況。 一般來說,做產(chǎn)品是沒必要非等表面氈層完全固化的,因為連續(xù)樹脂積層更節(jié)約時間并經(jīng)濟,這對于利益最大化是有必要。有時,甚至一個部件都是連續(xù)積層完成的。 如果是做玻璃鋼模具的話,建議表面氈還是單獨固化好,以便于氣泡排除和提高模具耐用性及表面的平滑度。需要格外注意的是,任何二次層壓部件都是有可能出現(xiàn)分層或粘結不良等問題的,尤其是做高溫樹脂模具時,這絕對會是一個挑戰(zhàn)。 不要迷信所謂的專家,最可靠的經(jīng)驗是來自于實踐與正確的測試。大家都是明白人,至于利益權衡還是自己去評估吧!
More